
2000年5月底或6月初吧, 肝癌末期飽受折騰的老爸, 從竹東榮總轉進省新, 最後在韋醫師打造的安寧病房靜養離開人間! 對韋醫師和當時的護理人員一直懷著深深感激之情. 如同書上說的, 大部份的醫療資源都是留給”有救”的病人, 對等待死亡病人的關懷當時是鮮有聽聞的.
最近翻到這本 韋 醫師寫的”醫生也醫死”, 回想當時的情境, 一位三十出頭的醫師能為人生末路的病人提供這樣貼心的環境, 真的是上帝派來的天使. 很多人三十多歲還在摸索人生”方向”, 他卻清楚的看到很多人的需求, 如此付出. 看完這本書對”上帝的話”再一次省思, 人生要及時行善而非行樂吧! 書裡的案例的主角都可能出現在我們周遭, 甚至是我們自己, 把喜歡的段落抄一點下來分享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*有人將生命的終點, 比喻成搭上長程, 單向, 且永不再回的火車. 如果你是乘客的親人或朋友, 一定會提前為他準備行囊, 將其中裝滿各種有形的生活必需品, 各類證件及各種無形的關懷/ 尊敬/ 感謝/ 不捨/ 憐愛等等, 要準備這樣的行囊,必要花不少時間. 如果是等到已經一腳踏上火車時才來準備行囊, 在慌亂之中, 可能只裝進一隻舊拖鞋, 一件破舊內衣, 一份過期報紙, 一瓶隔夜的牛奶, 和許多的後悔/ 自責/ 沮喪/ 難過, 這樣的行囊真叫這位旅人情何以堪!
*每個人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, 都必須立刻面臨兩個最重要的問題. 第一個問題就是死亡已經靠近了, 那麼究竟什麼是死亡? 人的靈魂要去那裡?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該如何渡過剩下的日子, 才會使生命有意義? 以致於在終點來到時不會後悔萬分.
*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是偶然, 毫無意義的; 相信上帝賜給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計劃, 有意義, 並且是美好的.
*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, 不可推辭就得向那應得的人施行.
*壓傷的蘆葦, 祂不折斷; 將殘的燈火, 祂不吹滅.
*好施捨的, 必得豐裕, 滋潤人的, 必得滋潤.
*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 你們也要怎樣待人.
*寬恕別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
*喜樂的心乃良藥,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.
*恨能挑起爭端,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.
*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.
*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, 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.
*人若賺得全世界, 賠上自己的生命, 有什麼益處呢? 人還能拿什麼來換生命呢?
*他雖然死了, 卻因著信心依舊說話(希伯來書)
*小時後覺得人生是充滿色彩和希望的, 一心只想要快快長大, 好享受人生. 等到長大成人才發現一切不是那麼回事, 一年一年過去, 所增添的只是煩惱, 皺紋與白髮.
*在中國人傳統觀中, 很少把小孩子對生離死別的感受當做是一件重要的事. 其實如果處理不當, 很容易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. 我們應該把握時間, 讓父母和子女能有坦誠溝通的機會. 讓即使將離開人間的父母親親口告訴孩子, 父母親仍然深愛他們, 只是因為生病的緣故, 不得已才會離開. 這樣的承諾 帶著堅定的愛, 可以幫助子女健康的繼續往前走.